吟诵不是彼岸花作文范文
我不会吟诵,虽然我爱古诗词。
从没有人跟我讲过吟诵到底是怎么回事。偶然在电影、电视剧中,看到一个文人坐在书桌前,半闭了眼睛,摇头晃脑发出几句似唱似读的调子,心里会想:“这,大约就是吟诵吧?听上去,还不错!”
吟诵于我如彼岸花,虽心向往之,却可望不可及。
看云比我有勇气、有热情,有更深的爱——对孩子,对中国文化。她教孩子们吟诵。我因此听到了娇怯迟疑的《如梦令》、急切热闹的《嘲谎人》、读吟结合的《夜雨》,以及——《咏西湖》。
暮色渐染,四周初静。打开电脑习惯地登录亲近母语论坛,在第一时间听到《咏西湖》。清新自然的调子一下子迷住了我,仿佛看见西湖畔、画航前,青青莲叶间,牧童跨坐牛背、横吹短笛而来;又仿佛看见细雨如丝、微风如颤,朵朵花儿笑靥深深……
好干净的声音!好纯粹的意境!
再听,再听。开头几句婉转清丽,正合十里荷香,随风而来;中间平稳少变,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;后几句中,“无日不笙簧”、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颇似金玉之声。“堂”字的陡然下沉,出人意料,却衬得“下有苏杭”一句余音袅袅。
这一沉,真是神来之笔!
猛然想起论语中《公西华侍坐》中的句子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如果时空可以穿越,这归人口中所吟诵的,定是这支《咏西湖》了!一样的自在、惬意和安祥。
打电话给亲爱的看云,言无伦次地诉说心中的感受。听到电话彼端的看云也一样激动。后来知道,当天晚上,因为《咏西湖》而打电话给看云的,还有江苏太仓的许丹仙老师。
然而女儿和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。她们说,很一般。
是我错了吗?从沉醉中拔出,再次静听,的确有许多不足之处。若干字变调了,也有几个字不符合平长仄短的`规律,另外还有几处略显生硬。比如“堂”字下沉时,开头分明有些迟疑。影响了通篇的流畅。
我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感受到呢?想到《小王子》中的玫瑰,它之所以在小王子眼中无以伦比,是因为小王子付出了无数关爱。敝帚自珍啊!几年来,在网线一端,默默陪看云一路走来,眼见她对这班孩子们的付出,眼见她对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热忱,眼见她对教育的赤子之心,眼见她种下吟诵的种子发出粉嫩的新芽,我怎么会指责这嫩芽的叶子不够圆润,茎干不够粗壮呢?
泰戈尔说:“我爱他,并不因为他好,而是因为他是我小小的孩子。”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因为懂得,我满心欢喜、真心诚意地说:“好听!”
感谢看云,因为她,吟诵对于我已不再是彼岸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