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级作文教学故事

时间:2023-03-23 17:23:35 二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

二年级作文教学故事

  写作能力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,在考试中也占据了很大的分数比,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。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二年级作文教学故事,欢迎阅读参考!

二年级作文教学故事

  故事一:喷泉的故事

  学校附近新建了一个喷泉,我带着学生去观察。

  事先计划,让学生先远距离观察,再近距离观察,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喷泉的形状、大小、颜色、变化等。但是来到现场,学生观察了三五分钟,就不安分了,开始钻进喷泉里,试探性地玩了起来。见老师不加制止,他们越玩越“疯”,最后在喷泉中打起了滚。后来,把老师也拉进喷泉中。于是,师生就在喷泉中尽情地玩,玩起了水中打坐、水中长龙……幸好离学校不远,玩个尽兴之后,就回学校换身衣服。显然,之后的作文,孩子们都有话可说,都有感情要抒发,篇篇文章灵性十足。灵气何来?毫无疑问,来自与喷泉的零距离接触。

  思考一:关于儿童观察特点的思考

  儿童观察了解某个事物与成人有所不同。成人的观察,除了直接地感觉、触摸,还借助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性地推演、分析。成人有足够的知识经验,往往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推演,进行理性分析,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某个事物、现象。而儿童的观察,是直接的,他们较少知识经验,因而必须用手、用眼、用鼻、用口直接感知。比如跟幼儿讲火会烧伤手,光讲,不行,孩子不理解,你得让孩子的手接近火,让他感受到火的热度了,他才能真正了解火会烧伤手。再如俗话说的:七岁八岁,鸡狗都嫌,为什么呢?你看,七岁八岁的孩子,看见一条狗来了,要踢上一脚,看见一只鸡来了,要拔上一根毛。为什么?天性使然,他要直接地感觉、触摸,零距离地观察了解而已。了解到这一点,老师对儿童“多手多脚”的行为,就能有更多的理解,更多的宽容,不会过分地“嫌弃”

  故事二:杜鹃花的.故事

  校园里有个小花圃,春天来到,杜鹃花开,烂漫无比。这一天,带着学生去赏花。

  虽然每天都经过杜鹃花旁,每天都能看到,但孩子依然像第一次看见一般兴奋,在花旁追追打打。当时以为学生都不认真观察,作文写不出什么新意。没想到,作文交上来,孩子们个个有话可说,都从不同角度描述杜鹃花开的情景。其中一个孩子写自己的发现,她发现杜鹃花有五片花瓣,其中一瓣特爱美,给自己装饰上斑斑点点的图案,特显眼。一只蜜蜂扭动着屁股,轻轻柔柔地钻进花蕊中,细心地采集花粉。受这篇文章启发,我再去仔细地观察,才发现真如文章所写,其中一片花瓣是与众不同的,查资料才知道,像杜鹃花、紫荆花、凤凰花这样的花,五片花瓣中上面的一瓣长有蝴蝶斑。没想到,这个发现是属于孩子的。

  思考二:关于儿童情感特点的思考

  蝴蝶斑的发现为什么是孩子而不是我这个经过精心备课的老师?因为我这个老师的观察是功利性的,我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观察的,这种观察发现不是发自内心全情投入的观察。

  儿童的情感源于天性,丰富而单纯,淳朴而真挚。儿童对自然界的一花一草、一虫一鸟有着天然的喜爱之情,他们全部情感投入其中,自然会有独到的发现。成人也知道要爱护自然,这种认识是理性的认识;孩子喜爱自然,是天性的。发自内心的天性的喜爱往往比理性的喜爱程度更深。

  故事三:闭眼游戏的故事

  读了桂文亚的《走在放学路上》之后,学生说也要玩闭眼游戏,于是就到操场玩。

  孩子眼睛一闭,整个世界就是他的了。他们闭眼走直线,闭眼跳绳,闭眼摸树,闭眼爬栏杆,闭眼挖宝贝……几个孩子在太阳底下一躺,要太阳把他们晒成五香人肉干。五香人肉干香喷喷的,太阳是不是嫌味道不够,还要撒点胡椒粉再吃,啊,胡椒粉让太阳打喷嚏了……哈哈,他吃不成我们了……

  阿基米德说:给我一个支点,我可以撬动地球。

  孩子说:我什么都不需要,眼睛一闭,就进入幻想的世界,就可以玩转地球。

  思考三:关于儿童想象力特点的思考

  儿童的想象源于儿童天真的“无知”对世界的“稚眼独具”的解读,儿童原发性的想象不体现为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或活动,而是一种自然的感觉和体验,它主客体未分化,以儿童为中心化。儿童的想象灵性十足,无拘无束,新奇而富有诗意,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最珍奇的礼物。

  成年人也有想象,但其想象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,成人的想象主客体严格分化,束缚较多,较少灵性,较多匠气。

  想象力是感性的,自我的,超经验的,无深刻与肤浅、成熟与稚嫩之分,想象力受学识和阅历的制约,但知识、经验能助成想象,也会窒息想象。想象力不随知识、经验的增长而增长,相反,知识、经验的增长反而可能使人产生想象懒惰。从拥有更有丰富、更奇特的想象力这一方面讲,成人可能不如儿童。从这方面讲,“向儿童学习”不应该是一句矫情的口号,而应该是老师在深刻认识想象力特点之后发出的心声。

  故事四:风筝的故事

  学了贾平凹的《风筝》之后,学生也来放风筝。

  到哪里放?毫无疑问,要到空旷地放,风筝才可能飞起来。但是,在城市里要找个可放风筝的空旷地似乎难于上青天。怎么办?就在校园里放,校园虽小,但也能容纳几十个学生奔跑。只要让他们跑起来,他们认为风筝飞起来了,就飞上天了。如果正儿八经地教学生放风筝要注意的三个五个事项,他们也许不乐意,早扯着风筝乱跑一通去了。果然,一节课下来,孩子们满操场地跑,跑得不亦乐乎。在他们的作文中,一架架风筝都挨着天顶了。

  思考四:关于儿童内心世界特点的思考

  儿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,十三岁之前的儿童是生活在现实与想象交融的状态中,他们往往把想象的世界当成现实的世界,这是儿童特有的有趣的亦真亦幻的境界。成年人能严格区分想象与现实,儿童却不能。一个成年人到了三十四十岁还不能区分主客观世界,那是成年人的悲哀;一个孩子,因为我们不恰当的教育,使他们过早地区分主客观世界,那是孩子的悲哀,是教育的悲哀。那种亦真亦幻的美妙的境界只属于童年,只有孩童时代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,过早地剥夺孩子享受此境界的乐趣,是不人道的做法。一个孩子没有充分地享受此状态的乐趣,长大之后可能缺乏情趣,非常呆板。